首页 调查 > 正文

洪灾之中如何预防疾病?

2023年8月6日,河北省涿州市清凉寺街道马坊村工作人员在进行消杀作业。 (视觉中国/图)

大灾之后必有大疫,这是所有国家对灾难发生后的普遍总结。灾情破坏和污染了环境,导致卫生条件变差,而且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处于应付状态,造成免疫力低下。在病原体增多(尤其是夏季洪灾时期)且免疫力下降时,容易致人患病。

灾后的疫病被视为次生灾害,但是,在时间点上,疾病并非只是在灾难后,如洪灾后发生,而是在洪灾中就会发生。《自然》杂志曾经对257名抗洪人员(56名病例和201名未患病者)通过问卷来调查抗洪人员接触洪水/沉积物与患病的关系,获得了比较明确的结论,在洪灾中接触洪水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。


【资料图】

257名参与抗洪抢险的专业人员中,有56人患病,占21.8%。抗洪抢险后所患疾病主要有:腹泻,54%;感冒/咽喉疼痛,45%;头痛,44%;过敏反应(流鼻涕、眼红、呼吸困难),25%;腹痛,24%;呕吐,20%;严重肌肉疼痛,19%。

调查确认,抗洪救灾人员的患病相关因素包括,接触洪水后不洗手、家里或工作场所进了洪水、吸烟、直接接触洪水,以及在接触洪水时吃东西与喝水等。

这些明确的关系表明,在抗洪救灾中,不只是灾民,救灾人员也要在抗灾的同时预防疾病,重点是需要洁净的饮用水和用水洗手。

其他的一些研究证明了接触洪水但不清洗双手,以及饮用水不卫生与疾病的关系。

暴雨、洪灾当中,以及过后,污水浸泡室内物体和室外环境,造成严重污染环境,积水中混杂了地面和地下管网中的各种污物,含有大量致病细菌、病毒、真菌等。《灾后疫情分析及防范》手册总结,洪灾中和灾后,由于饮用水被污染和环境污染,可能诱发12种传染病,包括:霍乱、其他感染性腹泻、手足口病、细菌性痢疾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、戊肝、狂犬病、流行性乙型脑炎、肾综合征出血热、伤寒和副伤寒、钩端螺旋体、甲肝。

上述对256名抗洪救灾人员的调查发现,患病者中有54%的人腹泻,是第一大病,说明接触洪水有很大概率导致细菌、病毒等病原体进入人体,导致疾病,而进入人体的途径又主要是饮水、饮食和皮肤。

由于接触洪水而无法清洗,最容易导致皮肤病的发生。既往的研究表明,洪灾后,皮肤病要占50%以上,而且不等洪水消退,就可能发病,包括手足浸渍病(主要表现为手足部位糜烂、脱屑和渗出,严重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溃疡,通常位于手指、足趾间)、皮肤癣病、丘疹性荨麻疹、湿疹瘙痒、脓疱疮、毛囊炎等。

要减少和不患这些疾病,首要手段是预防。第一道防线就是,饮水和饮食之前需要洗手。不过,一个简单的饮水问题是,如果在洪灾中清洁水源不够,被洪水泡过的瓶装水是否可以饮用。答案是否定的。瓶装水是采用螺旋盖、按扣盖、拉盖等的容器,是不防水容器。被洪水泡过的瓶装水也会因洪水浸泡,螺旋盖等会有污水进入而使瓶装水受到污染,但外表看起来可能还很干净。

世界卫生组织(WHO)和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(FDA)的指南是,不要吃任何与洪水接触过的食物;中国红十字会的指南是,洪水过后要“丢掉所有接触过洪水和泥浆的食物、饮料、药品,包括罐装食物和密封包装的食物或水”。

考虑到接触洪水后不洗手导致得病的风险最高,被洪水浸泡过的瓶装水虽然不能喝,但可以用来洗手,特别是灾区水源缺乏而外援瓶装水又很少之时,当然用雨水洗手也比较简便,这可以极大防止洪灾中的病从口入,因为一些人吃食物不洗手。但是,灾区缺水时可以将自来水烧开后饮用,而且,为了保证安全,需在自来水烧开后才可用来刷牙、洗手、洗脸、洗碗碟、洗食物等。如果自来水断供,可以接雨水使用,但同样要烧开后饮用和使用。

如果断燃气无法将雨水烧开,可考虑用漂白剂、碘伏、醋三者任选一种加入水中消毒。一升水3-4滴漂白剂或碘伏,醋的比例可大一些。烧开的雨水比消过毒的雨水好,消毒的雨水比不消毒雨水好。

在洪灾中预防疾病重要,灾后预防大疫同样重要,主要手段是消杀。1993年《中华预防医学会杂志》刊登的一篇对5户受灾农户居室的卫生调查表明, 墙壁、家具、地面的样本中检出的细菌总数高达每平方厘米75万~3.1亿,其中有2份样本中分别检出沙门氏菌和痢疾志贺氏菌,它们都可以导致腹泻。而经环境消杀后,细菌总数减少99%以上,致病菌检出数为零,符合国家卫生标准。

同时,该研究也对洪灾后的浅井、池塘水质进行检测,表明水中细菌总数、大肠菌群分别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34~7.9万多倍,并检出沙门氏菌、麦氏弧菌。在对井水、塘水加氯消毒后,水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。因此,洪灾后住户回迁之前,对环境消杀是一个必做项目和程序,没有撤离的住户家庭,以及环境也需要消杀。

在洪灾之中和之后,提供干净的用水,尤其是饮用水至关重要。

张田勘

标签:

精彩推送